前不久根據日媒報道,目前全球的工業機器人需求由中國拉動。屬于工業機器人*大市場的中國,在相關領域,中國當地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三成,正在慢慢追趕上日歐企業。在左右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領域,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處于何種程度的水平呢?
據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中國2017年的銷售臺數增長58%,創出13.8萬臺的紀錄。占到世界的三成以上。勞動力短缺和中國政府的扶持政策起到推動作用。中國正掀起空前的機器人熱潮。
據調查,旗下擁有眾為興技術的上海新時達機器人(STEP)等中國當地機器人企業供給的市場份額截至2017年合計為31.7%。相比僅為26.2%的2013年小幅持續上升。不過,報道也指出,在世界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瑞士ABB和中國美的集團收購的德國庫卡被認為是全球四強。在中國,海外企業占據剩下的近七成份額。在智能手機和家電領域,中國企業在短期間內反超日本企業,但在機器人領域,包括技術實力在內,仍存在差距。
對于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發那科也有頗多期待。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進口國和消費國。目前,中國已經進入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的新發展階段,消費和進口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錢暉表示,發那科借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契機,會將發那科機器人、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的產品和技術帶到進口博覽會。
“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籌劃本次進口博覽會,將重點帶來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與*新技術,包括人機協作、物聯網、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整線自動化等產品和技術。”據錢暉介紹,本屆進博會上發那科將重點帶來未來智能工廠的演示(信息化驅動未來智能工廠),該示范線由20余臺發那科機器人、加工中心和注塑機組成。以機器人模型為終端產品,集注塑成型、精密加工、物流倉儲、裝配檢測及智能自動派發于一體,實現無人化、網絡化、定制化的智能生產。采用*新的物聯網技術,通過云和移動終端接收用戶的定制化產品需求。
第一:
通過電子產品工廠磨煉技術。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用于電子產品組裝等的水平多關節機器人(SCARA機器人)的中國*大制造商。該公司董事長
稻葉善治指出,如果在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工廠積累經驗,有可能追趕上日歐。
記者:在機器人領域,日歐企業領先。對此您怎么看?
稻葉善治:在SCARA機器人的耐用性方面,眾為興暫時不及雅馬哈發動機和精工愛普生等日本企業。我們更勝一籌的是對細致需求的應對能力。我們擁有專門負責擰緊螺絲和焊接等工序的專業團隊,可以派遣到客戶的工廠。沒有海外企業能如此細致地應對。
記者:如何縮小與日歐產品的品質差距?
稻葉善治:海外的機器人產業從歷史來看,一般都是與該國的汽車產業齊頭并進提高了實力。現在,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工廠的需求也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拉動力。
電子產品的工廠集中在中國。像眾為興這樣的企業如果能迎合新的需求并專注于研發,或許能擊敗海外企業。
第二:人工費上漲推高自動化需求
錢暉表示,由發那科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聯合投資的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加大中國本土化研發力度,并提出更多的基于中國市場需求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升在中國區域的服務水平。“例如,公司正在向汽車工業及一般工業領域的用戶提供創新的機器人工程解決方案,提供從機器人系統的方案設計、系統仿真、設計、裝配到安裝調試的全方位服務。”
錢暉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基于中國本土化研發產品越來越多地問世,發那科在中國的銷售量也逐步提升。“未來會繼續通過引入發那科全球的優勢資源,并結合中國智慧,為中國制造型企業提供**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打造智能化的未來工廠,促進中國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推動開放型的經濟發展。”